「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專題演講」3D列印在醫學工程應用
文/照片: 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
為了深化生物醫學暨工程學系學生對於結合醫學工程與生命科學領域的廣泛研究的理解,慈濟大學醫工系在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的支持下,邀請來自陽明交通大學物理治療暨輔助科技學系的陳振昇教授蒞校分享「3D列印在醫學工程中的實際應用」及相關產品。
陳教授的演講分有兩大主題,一是3D列印技術的原理與分類,二是近年來3D列印的發展趨勢與市場需求。陳教授首先分享3D列印技術,此技術是通過逐層疊加材料,根據數位模型精確構建實體物件。在演講中主要介紹了3D列印技術的兩大類,熱熔沉積成型(FDM)和立體光固成型(SLA)。前者是將各種熱熔性的材料(ABS或尼龍等)加熱熔化後再製造成型的方法;後者則是使用液態樹脂作為原料,將樹脂倒入樹脂槽內,再以光照面板或雷射UV,照射光束在列印平台上,受到光照射的樹脂就會硬化成型。
陳教授接著講述近年來3D列印的發展趨勢與市場,由於硬體裝置與軟體可以輕易的獲取,加上3D列印所需的材料,如PLA、ABS等塑膠材料開始變多,目前3D列印的產品會朝更精細、更快速,並可以融合多種不同材質來製造。
對於產品的應用,分有兩大類型。一類是生物性的產品,例如細胞組織工程或活體3D列印技術;另一類則為非生物性的應用產品,陳教授主要是分享非生物性產品的應用。在醫療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利用3D列印製作個性化支具,根據患者需求調整,幫助外科醫生對症狀的判斷,並增加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舒適性。當然還有許多更生活化的應用,如矯正走路的足底鞋墊產品,或是小朋友矯正握筆姿勢的工具等等。
在此次演講中,陳教授透過自身在3D列印技術方面的研究,讓同學們了解到,3D列印技術已然被廣泛的應用在了各個領域,是近年來發展快速的技術之一,也為學習生物醫學工程的學生們提供未來發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