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講堂:大學生的時間規劃與自我管理

電子報

文:許聿棻/照片:通識教育中心

隨著課業壓力與生活挑戰的增加,時間管理成為大學生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本次課程邀請了温之儀與石鑫峯臨床心理師,分別負責講解時間管理方法與帶領透過遊戲互動,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有效規劃時間,提升學習效率並減少拖延。

課程前半部分由温之儀臨床心理師講解「艾森豪矩陣」這一時間管理方法,透過「重要性」與「緊急性」兩個維度,將日常任務劃分為四種類型:需要立即執行的「重要且緊急」事項、應該提前規劃的「重要但不緊急」事項、可委派或減少的「不重要但緊急」事項,以及應該盡量避免的「不重要且不緊急」事項。講師特別強調,大多數人容易被緊急但不重要的任務牽著走,導致真正重要的事情被忽略,因此,應該將80%的時間投入在「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上,避免臨時抱佛腳或長期處於高度壓力中。此外,課堂中也討論了「一心多用」的限制,提醒學生只有在執行已經熟練、不需額外思考的任務時,才能同時多處理一件事情,否則反而可能影響效率與專注度。

進入課程的第二部分,温之儀臨床心理師介紹了「番茄工作法」,這是一種透過短時間專注來提高生產力的方法。講師詳細解釋了番茄工作法的六個步驟:先確定要完成的任務,接著設定25分鐘的專注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全心投入工作,之後休息5分鐘,如此循環3次後,便可以進行較長的30分鐘休息。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克服拖延,提高專注力,並且讓長時間的學習或工作變得更具結構性與可持續性。

在課程的最後一個環節,由石鑫峯臨床心理師主持「時間管理大富翁」遊戲,讓學生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去更深刻認知生活上如何應用所學概念。遊戲過程中,每組學生透過擲骰子前進,抵達格子後需回答格子中的問題,若回答正確則可繼續前進,若答錯則可能觸發相應的懲罰或獎勵。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提出自己對時間管理方法的理解,還能夠思考如何將這些技巧應用到自己的學業與日常生活中。

醫管系三甲湯慶富表示:「透過艾森豪矩陣的方法,去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將時間放在重要的事情上,減少緊急事情的發生。」許多同學表示:「可以利用日期去排程,將每件事的最後時間標記出來,幫助自己更加清楚哪些事情需要優先完成。」透過互動式的學習,能夠更具體地掌握時間管理技巧,並找到適合自己上大學後的時間規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