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於2021 ELOE研討會 分享數位國際推廣經驗
撰文:林宥甄/圖片:許家翔
12月20日至21日,教育部計畫辦公室舉辦2021 ELOE 數位學習國際研討會暨開放教育論壇,慈濟大學數位教學團隊受邀分享,包括有林惠茹副教授「醫事人員學習者行為實證探究:以輸血醫學磨課師課程為例」;李惠春教授「磨課師課程經營策略與成效分析–以「生物化學系列課程」為例」於研討會進行論文發表與經驗分享,與現場國內數位教學的優秀團隊進行討論與學術交流。
教育部對數位教學發展非常重視,資訊及科技教育司郭伯臣司長親臨參與2021 ELOE 數位學習國際研討會暨開放教育論壇,該論壇以研討會的形式搭配中小學數位成果展示,兼具研究精神與實踐素養的呈現設計,使數位教學的影響更具體的呈現。慈濟大學顏瑞鴻副校長受教育部邀約,於「數位學習國際推展論壇─新南向專場」擔任專家講者,針對慈大新南向推動進行經驗分享。顏副校長提到,慈濟大學以天空學院為品牌,進行數位課程應用策畫,逐步從數位教學專業團隊成立、教材製作、課程營運至推廣模式的創新落實,至今全球已累積7萬以上的修課學員。
由教育部數位學習深耕計畫扶植,台灣共有12所大專院校執行數位學習導入教學專案,慈濟大學更為花東地區唯一一所數位學習標竿學校。慈大投入數位學習已行之有年,自2015年開始連年獲得教育部數位學習相關計畫獎助,同年更成立天空學院,以「課程專業化、教學深度化、數位國際化」為主要核心價值,進行短、中、長期的目標訂定,期待透過數位教學實踐的過程,使慈大特有的人文優質課程突破地域限制,傳遞至世界各地。
歷經多年計畫累積與建構,慈濟大學數位學習的經驗深厚,更奠定專業且跨領域功能的團隊,其中「國際化」更是重要推動方向之一。而因新冠肺炎疫情,數位學習的發展與應用更在高等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配合教育部政策,積極鏈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永續發展目標中的目標4「優質教育」與目標 17「多元夥伴關係」,透過數位學習不僅提供慈大優質課程,更提倡終身學習,並進一步在國際間進行知識傳播與交流,使資源更為平等,用教育創造更多的改變與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