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課程「山與海的對話」 全台20多所學校學生聚集慈大交流

電子報

文/照片:陳盈瑞

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開設107年北二區夏季學院「山與海的對話」課程,日前在花蓮慈濟大學盛大展開,來自台大、政大、海洋、東華、成大、長榮、台師大、文化、逢甲等超過20所大學約60位同學齊聚一堂,共同為課程揭開序幕。

首先由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江允智主任說明課程規劃,並帶領大家初步了解花蓮的環境議題,以及現代公民的環境責任。緊接著由曾在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服務的賴威任老師,分享關於海洋的環境議題,現在的海洋垃圾越來越多,甚至在淨灘的時候發現已經絕版、50年前的飲料罐,實在是相當不可思議,也說明了人造垃圾在環境中,不易分解的事實。另一項重點則是海豚的保育,他呼籲大家盡量不要去觀賞所謂的動物表演,因為這些遊樂園的圈養及訓練,是對野生生物的傷害,也是相當殘忍的行為。另外,慈濟大學通識中心邱奕儒老師,帶領同學進行分組討論,關於荒島求生該如何規劃及資源分配,促進小組間的合作與互動,並充分發揮創意,也讓大家運用環境倫理的概念思考接下來的課題。

戶外課程包括賞鯨教學、認識太魯閣國家公園峽谷的步道及動植物生態的風景、夜間觀察、石梯坪周遭岩石和地形觀察…等。返回學校後,由江允智老師帶領大家思考環境倫理的議題,因為環境議題而促使哲學家開始思考環境倫理的選擇,以及我們人類對環境的責任是什麼。

另外,慈大邱奕儒老師帶領大家認識慈濟大學的食物森林,了解哪些食物是可以自己動手種植的,並親自前往宿舍後方的食物森林進行參觀,且由每一組親自種下希望的樹,也透過競賽,看哪一組找到的食物種類最多,讓大家瞭解透過運用堆肥自己生產,也可以種植出令人安心的農產品。東華大學的張瓊文老師為大家介紹合作社的概念。晚上還特別帶大家到慈濟大學最高的大樓,進行觀星教學和花蓮夜景導覽,外校的同學們驚呼連連,讚嘆花蓮的美麗星空和景緻,也體會到光害防治的重要性。

課程的最後一天,由慈濟大學葉綠舒老師所發展的環境教育桌遊進行,從遊戲中學習環境教育,過程中配合卡牌隨機的環境情境,由老師與同學們即興發揮,從中學習並培養環境素養。

參與課程學員們表示,花蓮是一個很美的地方,慈濟大學重視的環境教育和人文素養遠近馳名,透過此次北二區夏季學院的「山與海的對話」通識課程,不僅學到了許多環境知識,更透過實際走訪和親身體驗,認識到屬於大自然的獨一無二,也深切體認地球公民責無旁貸,從生活、消費、飲食、食衣住行來改變世界,更結識來自全國20多個大學,完全不同科系的好朋友,幾天來大家一起激盪學習、切磋交流,是相當寶貴的機會,未來也會繼續拓展人脈,創造更多跨領域的學習與合作。授課老師們也特別感謝這次主辦單位的精心安排,將更多不一樣的思考、觀念帶進東部,讓慈濟大學的學生有更多機會能夠和西部等外校學生交流,提升視野與競爭力,共同為自己和學校帶來更多新的契機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