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EMI 教師社群分享會:攜手共創優質雙語教學
文:外語教學中心、阮絲怡/照片:阮絲怡
為推動教師 EMI(English as a Medium of Instruction,全英語授課)專業成長並提升學生的專業英語運用能力,外語教學中心成立「 EMI 教學專業社群」,成員來自各學院的教師,共計27人參與。首場社群交流於 2 月 20 日舉辦,教師們熱情分享自身經驗,探討 EMI 教學的入門策略與實施方法。與會教師紛紛表示收穫良多,並感謝社群的成立,為 EMI 教學提供寶貴的交流與成長機會。
本次社群活動聚焦於教師經驗分享與跨領域交流。社群召集人、醫學系生化學科李恵春老師鼓勵教師運用多元策略,幫助學生掌握專業英文。她強調,專業英文學習不應僅限於中英翻譯,而應善用雙語計畫資源與社群學習,以提升學術表達與國際交流能力。此外,她提醒教師關注外籍生的學習與適應,建議外籍生與本地生共同上課,而非設立專班,以促進雙語學習環境的融合,並提升本地生的英文能力。
在經驗分享環節,各領域教師針對 EMI 教學實務提供寶貴見解。
- 人類發展與心理學系的李老師分享,由於學生的英語程度不一樣,部分學生對全英語授課感到焦慮,因此嘗試雙語輔助並調整教學策略。此外,她關注外籍生的適應問題,透過長期互動與雙語報告鼓勵英語溝通,成功幫助學生融入課堂,並持續探索更有效的 EMI 教學法。
- 護理學系湯老師提到,隨著外籍生人數增加,護理科招收許多來自菲律賓的公費生,這些學生透過 EMI 課程從零開始學習中文,不僅提升語言能力,也增強學習自信,為未來在台灣的發展奠定基礎。
- 藥學系的鄭老師曾在其他大學的藥學系教授過課程,並帶領學生參與 EMI課程。她建議可透過比賽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例如舉辦 TVQC(英語演講比賽)與 PBQC(口語訓練比賽),幫助學生建立自信並提升表達能力。她在課堂內設計小型比賽,逐步帶領學生挑戰全國賽,最終獲得冠軍、金牌及銅牌。她建議東部學校積極參與此類比賽,尤其醫護專業學生可透過學習專業術語,深化 EMI 課程成效。
- 生物醫學工程系林老師則分享 EMI 教學在學術論文寫作與跨文化教學方面的挑戰。她發現部分學生對學術寫作感到恐懼,因此建立學生的信心至關重要。此外,她參與過多場學術研討會,發現 EMI 教學在研究生與大學生間的應用有所不同,未來仍值得進一步探索。
- 資訊科技與管理學系賴老師分享,他最初對全英語授課感到不安,因而自費進修英語課程,逐步建立信心後才正式開課。他建議教師從自身最熟悉的課程入手,課前先演練英文大綱並熟悉關鍵字,以提升教學流暢度與學生理解度。
EMI 社群不僅是教師交流的平台,更能申請校內外相關獎補助,支持教學創新與發展。透過此次 EMI 教師社群共識會,各領域教師分享了教學挑戰與解決方案,期盼未來透過持續交流與資源整合,進一步提升 EMI 課程品質,幫助學生自信運用專業英文,拓展國際視野。
歡迎老師加入本校EMI教師Line社群👉https://line.me/ti/g/SPKmuAH9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