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胡朝景老師「是像非像」創作展 花蓮美術館展出

電子報

文/照片:李家萓

慈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胡朝景老師與花蓮美術館攜手呈現「是像非像-胡朝景西畫創作展」,這次展覽是胡朝景老師近年的創作,以水彩繪畫演繹立體雕像,將其刻意重置或錯位,使其產生新的意義。

從世界聞名的勝利女神像、垂死獅子像、沉思者、吳哥窟的微笑佛,甚至是台灣的蔣介石銅像,都被胡朝景老師用水彩重新詮釋,讓觀賞者的意念在「是像」與「非像」之間游移。胡朝景老師說:「我喜歡的雕像用我自己的手法再重新創作,視覺上已經跟原本的不太一樣,希望除了我的詮釋外,觀眾欣賞的過程中也產生想法,這本身就是一種創作的過程。」

胡朝景老師提到,美術生都有經歷過畫石膏像的過程,當時會覺得為何要描繪這些蒼白沒有生命力的雕像,但當親眼看到原作後深深被震撼。例如瑞典的垂死獅子像背後有動人的故事,這雕像非常悲傷痛苦,因此他以不透明水彩暈染,保留沉重的感覺。還有多幅由克里斯汀·維斯巴爾的「無畏女孩」與不同雕像產生的對話,當手插著腰頭抬著高高的「無畏女孩」與「華爾街銅牛」、「梅杜莎」、「沉思者」、「魷魚遊戲的巨型娃娃」因錯位而延伸出各種意義,讓觀賞者在心中也留下無限的空間。

除了國際知名的雕刻作品外,還有本土的雕刻作品也被老師畫進作品,包括在慈湖紀念雕像展示的重組破碎的蔣公銅像,以及黃土水的「釋迦出山」等,甚至還將黃色小鴨和尖叫雞與一堆頹棄的磚和佛像畫在一起。

花蓮縣美術館導覽志工謝國光表示,胡老師的展覽「是像非像」展現金剛經的「所有相皆是虛妄」,將藝術跟佛教的理念結合,對欣賞者來會有很多的啟發。而他自己在導覽時也喜歡從「無畏女孩」與不同雕像的對話開始介紹,欣賞者可以馬上置入自己的詮釋和情感,更能體會胡老師想要表達的「作品在人心中創作」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