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ects of exercise training on musculotendinous architecture of supraspinatus in volleyball players (運動訓練對排球運動員效果)

電子報

撰文/照片:端木和頤

運動治療與運動訓練,是物理治療師臨床常用的介入方式,肩關節與旋轉肌袖問題更是臨床常見議題,其中過頭運動,例如:投擲、棒球、排球、游泳…等,更是其中的危險群。本次總整課程,邀請長庚大學陳柏村老師前來,依據其研究內容,安排物治系大三以上與研究所同學參與,並給與同學指導。

在課堂講授中,陳老師由解剖學、肌動學與生物力學開始,為同學複習過去所學;特別是在旋轉肌袖的基本構造,帶出研究的主要超音波量測方法,並且將姿勢評估結果與基礎科學整合,讓同學反向思考姿勢與肌肉長度的關係,協助大腦熱身;之後,再帶入不同的肌肉收縮運動,歸納目前對肌腱病變的訓練原理。接著進入研究主題探討,也就是排球員的運動訓練在肌肉-肌腱結構學的影響。此時,陳老師讓講授暫停,讓同學思考,相關的研究題目以及研究設計。並讓研究生帶領同學分組討論。大三同學在此時正好開始骨科物理治療與研究方法課程,經由陳老師循循善誘下,讓同學由基礎學科知識開始發想研究,研究不是遙不可及。

在經過分組腦力激盪與陳老師的分組指導下,同學們發展出了四個研究主題並為之設計研究方法,分別為:高齡者肌腱斷裂與日常生活功能、開放式肌動鏈與閉鎖式肌動鏈訓練對旋轉肌袖肌腱病變的效果、胸小肌長度與圓肩姿勢的關聯、肩胛肌群與旋轉肌袖離心訓練對旋轉肌袖肌腱病變的療效。四個題目都是臨床問題或訓練的延伸,講師也認同同學能夠由統整過去所學與發想研究,確實達成總整課程目的。

在分組腦力激盪後,陳老師接續分享其研究設計與研究結果,更重要的是如何標準化各種測試動作與數據。陳老師的研究主要在探討動態肩關節動作與肌肉肌腱的型態,第一手研究數據顯示,雖然離心收縮訓練被認為對肌肉肌腱型態改善有幫助,但是可能與訓練強度有關,在他們的研究中可能因為強度過低並沒有發現顯著助益;肩胛訓練確實能改善動態動作與靜態姿勢,更重要的是能夠讓飛訓練肌群肌力改善,其原因可能為肌動學上的長度-力量關係,讓肩關節周圍肌肉處於最適合出力的位置。陳老師的研究由發想至結果,都與基礎科學息息相關,也讓同學認識到基礎科學對臨床與研究的重要。

整體而言,此次課程是藉由新的研究知識與實際討論,讓同學整理過去解剖學、肌動學、生物力學、骨科物理治療,乃至於研究方法概論,讓同學整理過去所學發想研究,除了達到總整課程的目的外,也鼓勵同學未來繼續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