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物治系邀沈炫樞醫師分享「物理治療與中醫」

電子報

文/照片:端木和頤

慈大物治系碩士班邀請具有物理治療背景的沈炫樞中醫師蒞校演講,介紹中醫與物理治療對病症的看法、中醫的處置以及物理治療與中醫可以有甚麼合作。中醫與物理治療兩者看似不相關,然而中醫傷科患者與物理治療師接觸的病患有著高度的重疊性,兩者間在看病人有甚麼異同? 透過具有物理治療背景的中醫師介紹,讓學生可以透過不同的觀點來看患者的病症,開拓眼界。

活動採講者演講搭配學生問答方式進行,因為講者特殊背景與講題,吸引了大一新生與畢業系友前來聆聽。因物治系研究生多位具有臨床工作經驗,加上有畢業系友回來聆聽,講者與聽眾的臨床經驗交流,讓演講問答更貼合實務。

沈醫師一開始先簡易說明中醫粗略分科,其中傷科患者與復健科或是與物理治療最為相關。之後,沈醫師直接應用三個不只是中醫也是物理治療臨床常見的問題切入,說明物理治療師與中醫師在看患者時的觀點不同處。一般來說,物理治療師會使用理學檢查與特殊檢測來找出患者可能的問題;中醫師也有這部分的課程,然而因為不是常使用的技巧,許多時候中醫師還是會回到中醫的理論:筋絡、穴位;陰陽、寒熱、表裡、虛實,來看患者病症,並且也說明,中醫師在傷科處理上,筋絡與穴位有時不會只在患部,有時甚至可能會往肢體對側下針、甚至是下肢問題在手部下針;以及中醫的「動氣」理論與「全息律」,都是其中比較大的差異。沈醫師提到,目前有些臨床西醫師也會使用遠距療法,某種程度上可能也跟筋絡、穴位或全息律相關;此時聽眾們也提出,其實近年來物理治療繼續教育也有提到「筋膜」的概念,很多時候不是只往患部治療,也會看病人的整體。引起了大家對臨床個案的熱烈討論,發現物理治療跟中醫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我們很多時候不是去解決疾病或病症,而是去解決引起這個疾病或病症原因。大家透過臨床交流,異中求同,並認為兩個專業有著很大的合作可能。

藉著,沈醫師說明其實中醫中的筋絡與穴位,同一個關節可能有多條筋絡經過,此時究竟是哪一條經絡的問題,就是考驗中醫師的記憶與經驗了,再配上合適的問診與脈診,能給予用藥。雖然經絡沒找對針灸可能還是有些微治療效果,但是他的經驗上效果差很多,特別是用藥上,不同筋絡問題的用藥基本上就不相同了。沈醫師也介紹這三大臨床問題:肩夾擠症候群、退化性膝關節炎與腳踝扭傷中醫師的理論與用藥跟大家分享,讓大家初步進入中醫的世界。

演講最後,沈醫師運用了中醫五行圖說明中醫中的五臟相生相剋與五官、情緒、筋骨、皮膚…以及與四季的關係,給同學們一個全新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