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大顏瑞鴻教授解開丹參對抗脂肪肝形成的機制

電子報

隨著社會形態的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早已從胼手胝足轉變為豐衣足食,這也使得所謂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大為盛行,隨之而來的就是心血管疾病與脂肪肝。根據衛福部的統計資料,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性疾病以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都佔據了十大死因的排行榜。

有去瘀止痛、活血化淤功效的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在臨床研究上也被發現可以治療心血管疾病。由於心血管疾病與高膽固醇、高血脂相關,而慈濟大學分子生物暨人類遺傳學系顏瑞鴻教授的研究主題為脂質代謝疾病的預防與治療,這也讓顏教授的研究團隊對丹參產生了興趣。

丹參中有許多化合物,其中較主要者為丹參酮I(T1,tanshinone I)與丹參酮IIA(T2A,tanshinone IIA)。顏瑞鴻教授的研究團隊過去研究已發現,丹參酮IIA可以藉著增加肝臟對低密度脂蛋白(LDL,low density lipoprotein)的吸收,來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於是顏教授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丹參酮IIA是否也能對三酸甘油酯(TG,triacylglycerol)的代謝發生影響?如果可以,又是怎麼進行的?

三酸甘油酯主要由脂肪酸形成,肝臟合成脂肪酸的脂質生成作用(lipogenesis)要透過幾個酵素,包括了負責將乙醯輔酶A(acetyl-CoA)轉為丙二醯輔酶A(malonyl-CoA)的乙醯輔酶A羧化酶1(ACC1,acetyl-CoA carboxylase 1)、將丙二醯輔酶A轉化成為棕櫚酸的多功能脂肪酸合成酶(FASN,multifunctional fatty-acid synthase)以及轉化棕櫚酸的硬脂醯輔酶A去飽和酶1(SCD1,stearoyl-CoA desaturase 1)。這幾個酵素又受到轉錄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REBP1c的調節:SREBP1c可以藉由與這幾個基因的啟動子部分的序列結合,讓它們的表現量上升,於是脂肪酸的合成就增加了。而SREBP1c與這三個酵素的基因表現又受到另一個稱為LXRα的蛋白質控制:LXRα為細胞核受器同時也是轉錄因子,當它與它的配體(ligand)結合後,便會與上述四個基因的啟動子部分序列結合,讓這些基因的表現量增加,造成脂肪合成上升。

顏瑞鴻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丹參酮IIA可以抑制SREBP1c的表現,這使得ACC1、FASN與SCD1的表現量也降低,於是肝細胞內三酸甘油酯的堆積就減少了。進一步的研究也發現,丹參酮IIA不只會抑制SREBP1c的表現,事實上它是透過與LXRα結合,讓LXRα無法去提升SREBP1c、ACC1、FASN與SCD1的表現,來讓三酸甘油酯的合成減少。不過,到底丹參酮IIA是藉由與LXRα結合直接抑制LXRα,還是單純地只是阻斷LXRα與它的配體結合,這部分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除了從新合成脂肪酸,外加給予脂肪酸(相當於攝食高脂肪的食物)的研究也會引發脂肪生成作用使肝細胞堆積 TG;顏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丹參酮IIA不只可以抑制新的脂肪酸合成,對於外給脂肪酸引發的脂質生成作用,它也有抑制的功效。

未來研究團隊將會進一步地研究丹參酮IIA,看看它是否可以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酯。脂肪肝起於肝臟細胞有脂肪(三酸甘油酯、膽固醇)堆積,然後肝臟就會開始發炎,最後會導致肝硬化/肝纖維化。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預防或治療脂肪肝,只能從飲食與運動上去控制。透過對丹參酮IIA降低肝細胞脂肪堆積的研究,顏瑞鴻教授希望未來丹參可以應用在預防或治療脂肪肝。

參考文獻:

Gao, W.-Y.; Chen, P.-Y.; Hsu, H.-J.; Lin, C.-Y.; Wu, M.-J.; Yen, J.-H. Tanshinone IIA Downregulates Lipogenic Gene Expression and Attenuates Lipid Accumulation through the Modulation of LXRα/SREBP1 Pathway in HepG2 Cells. Biomedicines 2021, 9, 326. https://doi.org/10.3390/biomedicines90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