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系專題演講」向大自然借點子:仿生材料設計的捷徑
文字/照片:慈濟大學生命科學系
為提升學生學習的廣度,並增進學生對於生科專業領域知識之深度,本次邀請高雄大學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的鍾宜璋特聘教授,為大家介紹「向大自然借點子:仿生材料設計的捷徑」。鍾老師在演講中首先分享了他初次接觸仿生的經驗,是在國中二年級的生物課上,老師啟發了他對仿生的興趣,後來更是毅然決然地選擇在博士班時往仿生的方向發展。他認為仿生的核心概念就是師法自然並將其應用於人類社會,這需要長時間和精力的投入。
接著,鍾老師分享了他參與的仿生設計實例,包括利用守宮足部、章魚吸盤和蝸牛黏液等特性來開發出黏性強且不留殘膠的膠帶,並導入人工智慧技術來協助篩選最好的膠帶配方。他還介紹了如何利用昆蟲複眼的特性來設計mini LED顯示器,使其色彩顯示速度比現有技術更快更好,這些技術都可以應用於商品和日常用品的設計。
更進一步地,鍾老師分享了仿生如何應用於人體上,例如利用生物特性來探測癌細胞的移動,希望通過這項技術能夠準確地定位和消滅癌細胞;利用矽膠貼片來防止水分蒸散,預防蟹足腫的增生;以及利用人體本身的PRP修復因子進行自我治療,這些技術在大量傷員的情況下非常有用,實現了自我治療的目的。
最後,鍾老師表示他希望能夠像當年的生物老師一樣,將仿生的概念傳達給年輕一代,讓他們從小就能夠培養觀察世界的能力。他在高雄等地區開設了認識仿生的課程,並提供相關的套件可以讓學生探索。仿生學是一門非常有發展潛力的學科,可以幫助人類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然界的智慧和資源,創造更好的生活和未來。
會後進行問卷調查,參與人數共98人,填答率72.4%,認同度達99%(非常同意+同意人數),認同本次演講於培養「具生命科學基礎及專業知識」的提升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