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花蓮人文講堂 路婕心理師分享「動物輔助在長輩之應用」
文/圖:人文社會學院
2022年12月23日,花蓮人文講堂第四場次,由台灣兒童發展協會理事長路婕臨床心理師以自身藉由動物輔助療癒的服務過程的應用經驗分享。路婕從小對動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唸研究所時期,開始接觸以動物作為媒介的相關療癒服務,目前也是台灣兒童發展協會馬匹輔助教育中心的教練。
關於動物輔助
當我們設計以動物輔助的治療內涵時:從介入至活動,再到治療、教育..等進行不同的療癒活動時,若有動物陪同參與,將可能產生不一樣的變化。什麼是動物輔助呢?動物輔助有百百種,可介入的範圍相當廣泛,常見的動物輔助與治療有導盲犬、緝毒/搜救犬、陪伴犬…等;近年來更是培訓了其他類型的動物,如:貓咪、鳥類、天竺鼠…等,以及發展出特殊專長療癒型式,諸如:「馬術治療」–協助腦痲者學習走路時,運動到正確的肌肉;「導聾犬」–協助聽障者辨別日常生活中的警訊聲;「肢體障礙犬」–協助障礙者開門/平衡/拾物;「癲癇警報犬」–協助癲癇患者捕捉預測癲癇發作,以降低受傷或猝死的風險。
除了上述動物的輔助與介入之外,路婕表示,透過非動物療癒的模式,尚有以動物進行相關的桌遊活動、閱讀相關飼養動物的繪本和書籍、動物的著色本,或是動物連連看..等遊戲活動,亦是動物輔助的開始,並非一定要有真實的動物介入,才能展開以動物作為輔助的療癒服務。
動物輔助如何作用?動物輔助是導入動物來學習的一種方式,動物具有高警覺及高敏感度的性質,有鑑於此,動物如同鏡像一般,能感知人們當下的狀態,透過與人的「互動關係」,動物會因此出現不同的行為反應,且以此來知悉與之互動者當下的狀態、情緒表現,治療者藉著觀察被觀察者與動物的互動內涵,設計適當的個別化治療內容及目標。
舉例來說,當人們的情緒穩定時,動物會安穩地依偎在人們身上,輔助人們練習穩定自己的情緒;當人們以各種途徑來引導動物活動時,動物感知和面對引導者分心的狀態下,動物亦會出現分心的表現;意即,透過在「關係」裡的互動,我們得以看見動物各種的行為樣貌,進而看見被治療者的個別需求狀態;另一方面,治療者從旁觀察互動間的內涵後,依各別物種的特殊性,協助被治療者進行個別化的選擇、配對適合的動物行輔助治療。藉由不同動物的輔助,以及個別化設計的療癒活動,將有助於被治療者們獨立生活,與改善其生活品質。
動物輔助在長輩照顧的應用與好處
路婕分享一則關於團隊帶著動物進入日照中心與長輩互動的療癒故事「超級溫柔的阿嬤」,阿嬤因生理機能持續的退化,時常遺忘許多大、小事物,抗拒在機構裡生活,經常性地謾罵她身邊的照服員、護理師…等工作人員,以及其他同住機構裡的友伴們;當照護中心接納以動物作為照護長輩的輔助後,阿嬤透過與動物的互動,讚美和鼓勵動物行為的表現,從中學習給予指令的體驗,讓她經驗到「牠」能聽自己說話,也回憶起自己早期飼養動物的種種經驗;阿嬤從原本情緒極度不穩定的狀態,逐漸轉化、朝向溫柔且平穩的狀態,與照護中心友伴們的相處,開始聽到歡笑聲,產生迥異以往的不一樣氛圍。
長輩與動物之間的互動、相互陪伴的過程,帶來很多的神秘力量,賦予其存在的意義–與動物擁有「共時性」的一同經驗與感受,一起活在此時此刻;他們從中學習面對生理機能退化後的生活,降低心理壓力和精神焦慮,增進與大自然連結的機會,促進疾病痊癒的速度,減少孤獨感、憂鬱表現;路婕認為動物輔助帶給長輩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原已趨近停滯的生活,藉由與動物的交流中,餵食、觸摸、給予指令…等,培養互動技巧,生活時間產生流動性,覺得自己「被需要」,且「擁有能力」去照顧另一個生命;從「當下」開啟自身生命的力量。
現場觀眾與療癒犬的互動交流
演講接近尾聲,路婕帶領現場聽眾實際演示與療癒犬的互動體驗,讓現場聽眾透過實際的操作過程,深刻感受以動物作為輔助治療的魔力,體會與動物「當下」、「共在」的經驗,回歸此時此地的交流,專注的「當下」穩定自身的心理狀態。藉由動物輔助作為長輩的療癒照護中,路婕的演講為我們揭露了心理療癒的多樣性與啟發未來的多重可能性。